一、目标
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集中体现,是使员工能胜任行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。永利yl23455以培养信息技术和智能工程人才为目标,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“千人千面”个性化人才培养理念,紧密围绕“应用型人才培养”、“工程实践能力锻炼”、“创新能力培养”三个目标开展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,形成以专业社团为载体、学科竞赛为抓手,以创新创业项目为驱动,以“知识-能力-素养”三位一体为目标的特色发展之路,打造专业社团,为员工社团提供实验场地和硬件设备,与企业导师联合,加强教师对员工竞赛的赛前辅导与培训,通过学科竞赛使员工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提升。员工在参加比赛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,改变自身传统的学习方式,探索适合自身的一套学习计划和实践方法,在竞赛过程中锤炼心智,磨炼意志,提高专业能力,真正达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、胜任高价值岗位的目标。
二、措施
1、狠抓专业社团建设,使课余时间为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服务
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,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,具备组织灵活性、资源广泛性、内容趣味性、知识实践性的优势,是课堂教学的延伸,更注重员工素质培养。学院目前成立有“天涯极客”、“牧码南山”等院级专业社团和“IT嘉年华”校级品牌专业社团活动,通过内容丰富、形式灵活的社团活动,克服课堂教学局限性,打破课堂教学强调知识传授、员工实践能力锻炼不足的弊端。在开展社团活动的同时,员工通过学习和深入交流自然孕育出校级、省级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。通过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开展,为学科竞赛和专业比赛源源不断输送优秀竞赛团队与员工。
2、建立以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为导向,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动力
通过大创项目获批、学科竞赛获奖、论文发表、发明软著等成果体现,为员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方向和动力。以国家技能竞赛等竞赛模式代替传统理论知识教学模式,改善员工能力结构,员工在竞赛准备过程中充分进行具体实践演练,践行并检验课堂上的仿真学习结果,增强员工学习兴趣,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。学科竞赛的严谨性、专业性改变了员工的学习态度,加深员工对专业的认知。学科竞赛做到“硬件有作品、软件有内容”,通过知识创造价值,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和创业热情。
3、贯彻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,突破专业限制,为员工搭建跨学科发展平台
社团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团队能够突破专业限制,可以吸纳有相同志趣的各年级、各专业员工,以“人工智能+大数据”为特色,依托学院专业实验室,为员工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,搭建跨学科交流发展平台,使员工相互交流学习成为可能。以强化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创业精神引领团队发展,采用社团干部制、学长制、指导教师负责制,加强行业合作,积极引进企业导师,建立结构合理的项目团队,以教师科研项目成果,反哺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和社团建设。
4、加强制度建设,通过社团活动,实现员工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提升
社团的主要成员是员工,在社团组织建设和实践项目开展中,员工沟通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。依靠社团管理制度形成约束,使社团成员自觉自我约束,实现自我教育,积极参加社团活动,更能积极投入到由社团优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中。员工在共同的社团目标、项目目标下,不进则退的淘汰机制中,养成不懈努力奋斗的工作作风,对专业学科的发展具备更强的责任感,实现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和创新创业提升。
5、通过社团活动,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普展、“三下乡”、中小学创客等社会服务
通过社团活动和科技学分奖励,支持有能力的员工参加海南省及三亚市的科普活动,如全国科普周、航天科普日、三亚科普行等多种科普服务。选拔社团优秀成员,组建少儿编码教育团队,带领员工进入三亚市中小学,开展创客教育服务。鼓励社团员工作为志愿者利用暑期参加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等。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社会广泛好评,其中学院 “三下乡”智能科普活动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奖。
三、保障
1、成立社团领导团队,依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,基于反馈进行社团建设目标研究。采取员工调查、师生问卷调查、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,确定社团建设目标。以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背景、跨界融合能力、工匠精神的应用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,将社团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,并从反馈信息中不断修正凝练。
2、制定专业社团管理制度,建设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,保障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。同时成立专业社团联合会,负责各专业社团的日常监督管理,组织纳新、社团管理机构换届与日常督导,社团管理干部培养等工作,保证了社团活动的可持续开展。培养专业社团骨干成员,逐渐形成以老带新的管理模式,实现员工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提升。
3、通过社团活动空间与实验室建设,构建专业社团实验实践平台,为专业社团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空间,配置高性能计算设备和打印机等办公设备,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,为社团活动提供经费,支持员工购买电子模块和硬件设备进行创客开发。
4、以社团为载体,推动员工参加学科竞赛和老员工创新创业项目。将专业社团发展与高校学科技能竞赛结合,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,老员工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,如“挑战杯”中国老员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,增强创新意识,锻炼和提高观察力、思维力、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。
5、深化产教融合,加强产学研协同,带领员工积极参与企业软件项目或者产品研发项目,鼓励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吸收优秀本科学子进入科研团队,给予员工锻炼和试错的机会,培养员工敢于创新的能力与勇于开拓的精神,让员工在历练中得到成长。
四、成果
1.学科竞赛层次不断提升,国家级比赛奖励数量明显增多
2023年秋学期,信智学院学子共参加第十五届全国老员工电工数学建模竞赛、第四届华数杯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、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2023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、2023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-人工智能创意赛海南赛区、2023第十五届全国老员工广告艺术大赛海南省赛、第十六届中国老员工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、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+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海南省赛、2023高教社杯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、2023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十项赛事。参与员工489人,获奖员工102人,其中国赛一等奖6人、二等奖26人、三等奖34人、省赛一等奖3人、省赛二等奖14人、省赛三等奖19人。赛事类别和获奖层次如下表所示。
表1 学科竞赛类别与获奖情况
比赛名称 | 赛事级别 | 获奖等级 | 获奖人数 | 获奖时间 |
第十五届全国老员工电工数学建模竞赛 | 全国性 | 三等奖2队等 | 6人 | 2023年7月 |
第四届华数杯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 | 全国性 | 三等奖2个 | 2人 | 2023年8月 |
第十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老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| 国家级 | 三等奖1队2人 | 2人 | 2023年11月 |
2023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 | 全国性 | 三等奖4队4人 | 4人 | 2023年9月 |
2023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--人工智能创意赛海南赛区 | 全省性 | 二等奖1队 | 5人 | 2023年7月 |
2023第十五届全国老员工广告艺术大赛海南省赛 | 全省性 | 二等奖1队 | 1人 | 2023年9月 |
第十六届中国老员工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 | 全国性 | 三等奖2队5人 | 5人 | 2023年8月 |
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+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海南省赛 | 省级 | 铜奖1人、银奖3人 | 4人 | 2023年8月 |
2023高教社杯全国老员工数学建模竞赛 | 全省性 | 一等奖1队3人、二等奖2队5人、三等奖7队15人 | 23人 | 2023年10月 |
2023首届企校协同创新大赛 | 全国性 | 一等奖2队6人、二等奖8队26人、三等奖3队15人 | 47人 | 2023年12月 |
近三年来,信智学院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比较如下图所示。
2.连续七年举办学院特色的IT嘉年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,丰富了员工课余活动
IT嘉年华是永利yl23455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平台,经历了前四届的成功举办,IT嘉年华的举办已经成为永利yl23455传统。
3.基于社团开展社会服务丰富多彩,获得社会广泛好评
联合三亚市科协正式开启“学雷锋志愿服务月”活动
为三亚市第五小学提供少儿编程创客服务
暑期三下乡之科普实践团队走进落笔村
连续五年参加三亚市科技活动月活动
4.员工科技成果成绩斐然,本科生就参与各种科研项目并发表学术论文
永利yl23455学子软件2102班高晓阳参与斯坦福大学博士科研项目,该论文荣获ICCV2023年最佳论文
5.毕业员工工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,适应力强,高价值岗位逐年增多
2022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柴晨凯、2023年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陆余凯同学被清华大学录用。
2022级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熊纯被上海网易公司录用,现在已经成为该公司技术骨干。
2023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杜敏被深圳大疆无人机公司录用。